8月30日上午屿科配资,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合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热闹开讲——“‘合’你有约之‘指尖生花·一纸非遗’”主题活动温情启幕。活动特别邀请“国琴”剪纸省级名师工作室接班人、团省委青年讲师团成员李娴老师授课,以剪刀为笔、彩纸为卷,让传统文化与文明理念在互动交流中深深扎根。
活动现场
活动开场,李娴老师并未直奔剪纸技巧,而是以“您好”“请”“谢谢”“对不起”“再见”五个日常文明用语为引,带来一堂别出心裁的“文明剪纸导入课”。“这些礼貌用语大家每天都在用,但你们想过吗?我们能让它们‘站’在纸上,变得更鲜活。”她说着屿科配资,展开提前备好的文明纸扇——抽象的礼貌用语化作具象的剪纸图案,瞬间抓住全场目光。台下小朋友们频频点头,对“用剪纸传文明”的形式充满好奇,更对后续环节满心期待。
步入“非遗老师讲非遗”环节,李娴老师将剪纸技艺与文明内涵深度融合,围绕文明主题拆解设计思路,为大家勾勒出文明的多样形态。“要表现文明礼貌,人物的姿态线条得像春风拂面般柔和;要展现志愿服务,工具轮廓就得剪得有力量,透出奉献的热忱。”她指着剪纸的细节细细讲解。
展开剩余50%活动现场
随后,李娴老师手持红纸与剪刀现场演示,教大家把文明元素融入剪纸技法。“比如剪‘礼’字,先对折两次保证边缘对称,下剪要从顶端慢慢往下,弧度得自然——这就像传递文明,要循序渐进、柔中带劲。”她特意放慢剪动速度,让大家看清剪刀角度的变化,“遇到转弯处别着急,轻轻转纸,线条才流畅,就像践行文明行为,得有耐心、够细致。”小朋友们听得认真,目光紧紧锁在桌上的红纸与剪刀上,满是专注与期待。
活动进入最热闹的实践环节。李娴老师分发提前准备的剪纸模板,随后穿梭在小朋友中间,一对一耐心指导。孩子们握着剪刀,小心翼翼地沿着模板线条裁剪,遇到难题就举手求助。有人剪“文明爱心”时不小心剪破,李娴老师便教他用特色纹样修补,让爱心更显别致;有人剪“打扫卫生”图案时对扫帚形状把握不准,李娴老师就手把手帮他调整剪刀角度。
此次“指尖生花·一纸非遗”活动,不仅让参与者近距离感受了剪纸的独特魅力,更以生动有趣的方式,将文明理念悄悄送进每个人心里。未来屿科配资,合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还将持续推出优质文化活动,让传统文化“活”起来,让文明新风“传”开来。(来源:射阳县合德镇)
发布于:北京市巍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